備災救災工作簡介
備災救災工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賦予紅十字會的重要職責,全國各省紅十字會正在依法加快備災救災和紅十字應急網絡的建設。2012年7月11日國務院下發的《國務院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也明確提出:紅十字應急救援體系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紅十字應急救援工作納入當地政府災害應急響應體系,各地可根據實際需要,把紅十字備災救災中心或物資庫建設列入當地防災減災規劃統籌考慮。
海南省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的省份,風災、水災、旱災、風暴潮、地震、龍卷風、冰雹、蟲災、火山噴發等在本省均有發生,其中臺風、洪水、干旱為我省的重要自然災害,特別是臺風自然災害居全國第一,其所造成的損失占全省全部自然災害損失的60﹪以上。從1950年到2012年,在本省登陸并造成嚴重破壞的臺風達百次之多,平均每年1.8次。其次是水災和地震災害,從歷史資料看水災和地震災害在海南不可低估。1605年海南瓊山發生7級以上大地震,大地塌陷變成海,72個村莊淹沒消失。從理論上說,海南??诟浇ō偵剑┑牡貞Ψe聚達400多年,一旦釋放將有大地震,級別在7級以上。海南地質構造,東北方向的濱海大斷裂帶、西北方向的紅河大斷裂帶交叉區域,新地質構造活動頻繁區域,具有大地震之背景。2010年的特大洪災,強降雨導致海南16個市縣受災,全省1160多個村莊受淹,160余萬群眾受災,緊急轉移21萬余人。倒塌房屋2000多間,直接經濟損失100多億元。暴雨還使得海南境內的一千余座水庫蓄水量急劇增加,一些水庫出現險情。部分市縣因為暴雨造成內澇和洪災,全省電網主、配網均不同程度受損。
頻繁的自然災害破壞,成了對本省的社會經濟發展一個比較嚴重的制約因素。以1989年為例,全省國民收入105.2億元,而自然災害損失就占去38.4﹪,其損失之大,高于當年海南財政收入。倘若能夠通過備災減災把自然災害損失降低,則將有力地促進全省的社會經濟更快地發展。
海南省各級黨政領導在加快發展經濟的同時,逐漸增強了備災救災意識,省政府多次召開減災工作會議,制定災害應急預案,要求各部門、各級政府在災害發生時迅速有效的做好搶險救災工作,最大限度的減輕各種災害造成的損失。
海南省紅十字會近幾年來結合我省地處臺風走廊、自然災害頻發的實際,以最大的努力協助政府有關部門開展救災備災工作。近年來,全省各級紅十字會經受住了多次大災的考驗,逐步建立了我省備災救災機制,提高了災害救助能力,先后參與了印度洋海嘯、南方冰雪災害、汶川特大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西南5省旱災、蘆山地震、魯甸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的應急救援工作,累計募集救災資金約1.7億元。2005年參與印度洋海嘯救援,被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授予“最佳組織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共募捐9337.81萬元,其中善款6814.87萬元,物資價值2532.61萬元,除了緊急向四川省紅十字會匯款1710萬元并采購救援125萬元物資運往災區外,根據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安排4779萬元重建了四川寶興縣穆坪鎮“勝利愛心黃絲帶小學”、寶興縣人民醫院及什邡市云西鎮思安小學等,被海南省人民政府評為“抗震救災”先進集體。2012年雅安地震,省紅十字會緊急派出三亞市紅十字應急救援隊第一時間奔赴災區開展抗震救災,是我省唯一一支深入災區救災的隊伍。同時,向社會募捐700多萬元支持雅安災后重建工作。
同時切實做好省內防災減災。幾年來,面對“達維”、“浣熊”、“利奇馬”、“海燕”、“威馬遜”、“海鷗”等臺風災害和2005年的嚴重旱災、2010年的強降雨水災以及2013年萬寧罕見冬季洪災,省紅十字會都能迅速投入到救災工作中,共參與救災行動十余次,累計向受災家庭提供救災款物共計4000余萬元。2010年重大水災后,省紅十字會利用募捐款分別在瓊海和萬寧建設了8棟防洪樓和3條愛心路。2013年“海燕”和萬寧洪災,8棟防洪樓成為了當地災民的安置所,發揮了重大作用。今年7月,超強臺風“威馬遜”在我省文昌市登陸,全省8個市縣不同程度受災,臺風中心經過文昌、??跒那槭謬乐?,面對歷史罕見的自然災害,省紅十字會一方面竭盡全力抗風救災,主要領導親自帶領救援隊第一時間趕赴災區開展救災工作,組織搭建帳篷和轉移受災群眾;另一方面緊急向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上報災情、向社會發出呼吁,募集價值近千萬元的物資發放給受災群眾,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道力量,受到了當地群眾的好評。
電話:0898-65331824,65331817,65366647,65359682 傳真:0898-65304627
地址:海南省??谑忻捞m區 白龍南路43號 海建大廈 副樓2樓 瓊ICP備05001869號-1
帳戶名稱:海南省紅十字會,帳號:2201020329200222339 ,開戶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谑行氯A支行